從以前剛升上大學,到成為TA,到現在進入職場回頭看以前的學術狀況,不禁有點想在此記錄一下。
也許以前在大學的時候,講這些看法給身邊的同學,有些人聽了會覺得有點可笑。
但是直到進入職場,還有參加研討會, 技術小聚等…,我更肯定我的觀念是正確的。

高中的考試問題

台灣的高中學術環境,以廣義來講的話,其實太偏袒某幾個學科了,主要原因就是考試,進而倒是考試商業化。
考試是為了講求公平性,但是環境本身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隨便舉例:

1
2
沒資源又沒錢的人,遇到不好的老師 = 考試別想了
有資源又沒錢的人,不會善用資源 = 考試別想了

有資源和有錢,你至少還有權力可以做選擇,如果你都沒有,當然你就必須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去換取。
可能是時間,可能是勞力……。
可是憑什麼大家一生出來就這麼的不公平?沒辦法,這就是社會

在高中培養成勝利組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尤其是長輩們,覺得只要把孩子送到名校升學率高的學校即可。
但是事實上要考慮到的層面不光是這樣這麼簡單,學校的學習風氣也是考慮之一。
有些公私立學校會打著漂亮榜單招生,但是卻不會介紹裡面的學術氛圍如何。
為什麼大家會這麼想要進縣市的第一志願?因為學術風氣好。
但是學術風氣指的不光只是考試學科,可能是文學, 程式, 藝術……。
可能會有人想,為什麼大部分的縣市只有第一志願才有這方面的社團興盛?因為考試不考呀
有些學校的社團是以班為單位來招收社員,甚至是都拿來考試用。實在是替學術擔憂。
其實高中社團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媒介,可以從中去培養興趣,讓自己有更大的升學衝勁,甚至在大學能用上。
我記得最近有看到一位訂閱百萬的Youtuber說過一句話:想辦法擠進高中名校就對了,比進大學名校更好。
現在以剛出社會的角度來看,真的是同意不能再同意更多了。
高中名校認識的學生才是真正的人脈, 大家來自各個家庭,一開始就贏大家一大截了。

學術差距

一個家庭的教育和貧富是可以影響一個人很深遠的。
就我一個私立學校和國立學校都待過的學生來說,我真的必須說,貧富差距真的是差很大。
儘管大學升學管道提供了繁星, 學測, 指考…但是還是免不了貧富差距與家庭教育程度。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因為高中的考試,而分類出來的結果,成績差的人到私立學校,成績好的到國立學校。
所以也導致大家的刻板印象,國立大學一定比私立學校還要好,但是一定是這樣嗎?

學校的好壞

私立學校和國立大學的資源來源都不太一樣,但是各有各的辦學風格。
其實有用心辦學的私立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是不會輸其他學校的。
我必須說,台灣的學術環境之所以會變成這樣,都是台灣人自己一手造成的,在西方學校,TOP前幾名的學校有不少私立學校名列在內。
但是看看台灣的私立學校,為什麼沒辦法在國際上發揚?當然是過度刻板的分數分發學校,儘管學測是沒公布分數的,大家也不斷製造學測預測器。
所以才會說,是台灣人/家長自己一手造成的,高中學術也太商業化了。
你可以想像,高中的任何一切,都可以很容易跟錢扯上關係,你不花那筆錢,就輸別人資源。
事實上政府在私立學校投入的資源也不少,但是追根究底,還是要從大家的刻板印象中消除既有的印象才能根治。
大家必須要注意到各校的優勢和彰顯自己的辦學優勢,而不是一窩蜂都去討論要不要併校或是剔除私立學校的議題。
儘管是國立大學,也是有辦學不認真或是擺爛的狀況。

改變學校

身為以前還在學校的學生,還有現在是校友的我,其實很希望能夠改變大家對學校的刻板印象,和大學內的學術環境。
我在大學的四年,確實有努力,也有看到大家的努力和改變,所以才有現在這麼多的資源。
但是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家長對私立學校的刻板印象,甚至還覺得分數高一點就是比較好的印象。
儘管再怎麼努力,一年介紹與訓練了學弟妹,下一年又要經歷同樣的狀況。
我也漸漸看透了台灣的學術刻板印象有多麽的嚴重。
如果真的要改變,那麼必須先改變高中以下的學術環境,否則無法避免學術斷層。
當別人還在想要不要出國留學工作的時候,自己還在擔心要學習什麼,早已在沒上大學前就慢一些人一截了。

改變需要時間

目前有逐漸發現大家對於學歷上已經沒有以前這麼執著了。
在職場和學術研討會上,大家還是講就技術面的,也有不同科系的講者能夠把技術講得玲玲盡致。

不是天生笨,而是心態與情緒問題

我看到有些人一進到私立學校或是學校可能不太好聽的地方,明明有能力卻顯得自己好像覺得什麼都不行一樣。
這種心態大概就是所謂的自我情緒綁架,想做又害怕能力辦不到。
在以前大學的時候,每當我問身邊的人,有誰想參加xxx活動,如研討會, 程式競賽, 黑客松…
大部分的反應是:去也是被虐吧?去那邊又拿不到獎……
但是大家根本弄錯重點了,也許自己還是小大二大三,但是能夠透過活動去學習東西才是重點。
最壞的狀況,過去被虐有如何?至少知道自己哪裡還需要加強回去準備。
所以我必須說,這完全是心態和情緒問題罷了,如果走不出去,以後只會更陷在自我逃避的深淵中。

學校與你

如果學校有提供很多資源給學生,那麼你必須要好好珍惜那一切。
如果學校把很多資源卡死死,或是行政單位也各種推託,那麼你才需要考慮是不是該換個環境了。
但是千萬要記住,不要被一些外在的情緒或壓力施壓在自己身上,也許你改變不了大家的看法,但是你可以改變自己讓大家看見。
要成為影響別人的人,而不是被別人影響的人。
當然,如果你希望能夠過自己的力量改變學校,透過社團, 表現…,那就試試看吧。

沒有學店不學店的問題

如果你夠善用學校提供的資源的話,就算學校在別人眼中是他們所謂的學店,那也不重要了。
在網路社群上時常會看到一些搞笑文,像是讀XX好就業……
雖然搞笑是搞笑,但是如果玩得太過火,可就不好笑了。
前陣子由於大家在網路上吵得太過火了,因此有些學生和老師也跟著發一些反串地獄文。
當然也包含我在內,只是沒catch到的人就會覺得我在幹什麼,幹嘛在社群網站上發這種文,為什麼要講名校是學店。
但是重點還是,不管是名校還是什麼樣得學校,有些人會利用地緣優勢, 學校資源… 來讓自己充實。
老人觀念的話,當然還是會講這間學校是不是學店,也講不出這間學校好在哪壞在哪,根本沒去認真研究。
只有自己才能夠發現學校的好。

職場上的生態與心態

剛進入大家都是新鮮人,和我同批進公司和同事們也都是來自各個學校,不管是台清交, 科大, 私立學校… 都有。
大家因為剛進職場,因此也會有各種技術上的交流討論。
每個學校的學生出來都有各自的優勢,例如研究型大學訓練出來的學校,理論比較厲害,但是實作不一定做過。
有些學校的學生打過比較多程式,對於技術文件解讀或是經驗上比別人多,但是設計樣式等… 就比較不熟。
剛進入職場,應該放下學歷包袱,以技術的角度和大家交流才能逐漸學到東西。
儘管對方可能來自名校畢業,但是想要交流的技術他不會,大概也聊不上邊了。

結論

不要再因為過去把自己給情緒綁架了,從現在開始,你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心態調整。
唯有正確的心態面對,才能夠讓自己專心在技術上的養成。
這篇主要是討論高中和大學之間的教育問題,之後再發一篇以其他觀點來探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