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的親朋好友甚至是同事,有時候會跟我說壓力很大很難去調適心情,於是我就把我曾經分享過的一些心得打出來,也算是給未來的我們看

換個角度看事件 - method


同樣的問題,你去問不同的人,你也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我來拿評價很兩極的拿破崙來說好了:
如果你去問左派的人,他們會認為他的好戰性差點毀了一個國家,並且是一位打壓女性的主義者,還恢復了奴隸制。
但是如果你去問右派的支持者的話,他們會歌功頌德他的豐功偉業,他是如何拯救當時的法國。
同時,你去問有在關注時事的巴黎市民,你可能會聽到他形容拿破崙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獨裁者,但是對國家的影響深遠。

不管是人還是事情,找到對的什麼,絕對是捷徑
尤其是方法更是如此,當你不斷嘗試同樣的方法,怎麼嘗試效果都不顯著時,不仿換個方法試試看
又或是找一些和你看事情角度不一樣的人討論,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心得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很常把 換位思考 掛在嘴邊,但是我認為要了解為什麼需要換位思考,才會知道他的重要性
不然人是時常追求安逸的生物,聽自己想聽的,待在自己舒服的舒適圈,誰想沒事找苦受呢?對吧

事情總是一體兩面 - Not/opposite


 拿上面拿破崙的例子來說,當你被批評的時候,同時也會有人是贊成你的
所以當做一件事情不被認同的時候,同時也要想一下自己做的這件事情,是不是有其他人也支持你?
如果找不到明確的答案,或許直接一點去詢問旁觀者或是其他當事人,可以得到心中更明確的答案
當你發現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該去完成的話,做下去就對了,至少你有機會證明給那些不認同你的人

看事情的深度與廣度 - BFS/DFS


我覺得思考可以分為深度認知和廣度認知,大可能分成兩種狀況

鑽牛角尖

當你一直鑽牛角尖想不開的時候
通常是你鑽得太深,也許你該試著增加自己的廣度了
多從其他角度去看事情,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這種人通常在某些領域上很專精,也很容易投入其中,不過同時也很固執
做事稍微會比較極端,可能會突然很消極或是突然熱上心頭

訊息量過大

當你接收到大量訊息的同時,你可能會更加難以做出選擇
畢竟不是每個人天生就很會做評估,有些人可能天生具有很多資源
可是不會做選擇就失去了更好的機會,或是耽誤了過多的時間(或是稱為拖延症)
通常這種人很常被大家認為是天才,也很容易接納很多事物,因為他們比較願意去看或是嘗試很多事情
但是同時也很容易承受巨大的壓力在自己身上
因此這種人通常會建議:趕快找事做,不要想太多
因為當你專注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比較不會去亂想,你可以專心完成特定的事情

做不完就拆分問題 - Divide and conquer


這有一點像是一個巨大的隕石送上來的感覺,當你接住發現事情做不完,就會容易焦慮
有玩過設計思考的人應該知道,任何事情其實都是有辦法從不同的角度去拆分事情的
只是該如何拆,該怎麼下手,這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不過事情拆的越細,你越能掌握自己已完成的進度

動態規劃自己的想法 - Dynamic Programming

每一年都會有新知識需要更新,因此想法上有時候也要事實的做調整
當你發現老方法不適用的時候,不仿動態調整一下自己的方式


後記

這邊寫給曾經幫助過我的人,也寫給想了解我的人,當然還有可能最近在憂鬱的你。

後記 - 關於我

進入職場到現在,我其實不覺得職場上給我的壓力有多大,反倒是以前讀研究所的種種經驗讓我見識到各種殘酷的事情。
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我知道我想追求的目標是什麼,但是又想認識一下研究所的生態,因此我就直接推甄上去後過著貓奴的生活(?
但是人生不是時常如自己所願的,當時我算是蠻積極參與跨領域的工作坊與設計思考來為我以後的研究領域鋪路。
不過研究所其實每個老師也都有自己的業績壓力,所以很多主題也都很早就訂好了,不是我們這些新人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
我看到很多人選擇在一開始就妥協,但是我一直感到很不安與焦慮,甚至擔心自己的未來會不會影響到未來的職涯。
總之我算是經歷了一陣子自我矛盾的時期,我也看到身邊很多人在一年級的時候選擇了休學,也許我也曾經猶豫過
但是不後悔繼續讀完這個選擇,我覺得雖然研究所不是一個想做什麼就能順利做什麼的地方。
不過得到很多很寶貴的事物:

  1. 人脈
  2. 資源
  3. 搜集資料與自學的能力

人脈

有些人進入研究所的目標很明確是為了拿學歷準備投靠職場,可是我的目標跟很多人是不一樣的
我希望在這裡認識更多不同科系的在校生,我想試著了解他們對很多事物的看法與觀點
所以我在研究所的期間參加了蠻多活動認識不同的人,雖然課業壓力很大又要兼顧課外的脈動
不過對我來說,回頭看真的是很值得,非常開心可以認識到這麼多人
我們到現在還是會持續交流與互動,大家也都在為各自的未來在努力中

現在看我目前的職場生活,如果沒有疫情干擾的話,我應該會多參與活動(雖然沒時間+興趣一般

資源

以前大學的時候雖然也會善用學校資源,可是其實善用得很狹隘,所以我希望在研究所能夠多善用
因此會去參加社團, 遊學, 志工……

學校提供的資源用好用滿,好好充實自己,職場也是一樣,公司提供的福利或是資源補貼也是蠻重要的一環
所以我在面試的時候有時候會問公司是否有提供你認為不錯的福利,有些人覺得我這個問題問得不錯,也些人可能覺得無感
這就看人囉

搜集資料與自學的能力

研究所最大的壓力就是搜集文獻,你要一直找 related work 來支援你的說法
我覺得找資源的能力大概是我研究所幫助未來的我最大的地方了
尤其是我身邊的人時常說我歸納資料的能力,還有寫文章呈現的方式很喜歡
不管是職場上還是生活上都有受過讚美,所以…雖然我不太喜歡研究所的經歷,但是也造就未來的我

個人對學歷的看法

每年只要到九月就會有很多人在戰校,只要事情經歷的多,我覺得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學歷絕對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環境的人事物給了你什麼
如果把一個整天想耍廢的人丟到大家所謂心目中的前幾志願去讀,你相信這樣的人可以從人事物學到些什麼來嗎?
重點是經驗自己的經驗還有人事物給自己的改變

很杯具的結尾

你以前只有這樣嗎?還有更慘的,我在讀研究所的期間,我媽(以下簡稱她)出了一場車禍,胸口被壓到
她心腸太好所以直接放那對情侶走,以為自己的胸口疼痛只是一時的所以一直放著不管
但是之後一直沒好轉,還是持續疼痛,而且聲音逐漸沙啞且不時咳嗽
公司的人就把她拉去醫院檢查發現胸口都是一片白白的(積水)
一開始是抽完積水之後住院休養,以為沒什麼大事,結果護理師突然要求緊急開刀檢查
家人一時啜手不及只好直接同意,之後她因為開完刀住進了加護病房
而且……這個時候我姐通知我我才知道發生這麼多事情
我到醫院之後身體都是水腫,而且呼吸很急促,看到整個心情就 Errrrrrr
不過幸好後來好轉了,也轉進普通病房,但是你以為只有這樣嗎?
之後醫生直接宣告是 cancer stage 4,大家都無法接受
這邊補充一下:cancer 是可以跟身體共存的,但是車禍惡化了它,所以才會瞬間躍升到 stage 4

當然…我這個時候也是在學校被告知的,當時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其實她本來跟我說這件事情不要讓我知道的,怕會影響到我的學業(什麼跟什麼
反正這個時候就是看要積極治療還是不要。
當初他們選擇了積極治療,但是現在回頭看,這個答案不一定是好的選擇,畢竟人的狀態是不同的。
當時也驗證了積極治療不是一個適合的選項,因為當事人當下有點嚇到,做事也變得很消極
雖然治療效果一開始是顯著的,可是後面是慢慢走下坡的。
如果我能再一次做選擇,也許我會選擇先陪伴再做決定,陪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同理跟對方溝通,適時給予回饋,我覺得我在過程中在這些部分做得蠻不錯的
陪伴對方到最後一刻,這個堅持的過程很煎熬,可是卻很令人珍惜

回去看我的研究所經歷,不是很愉快,但是得到的也很多。
這也是一體兩面的實例。

最後

所以…我之前剛進職場的時候,有人跟我說一開始工作沒多久壓力好大,或是人生很無常,我都會覺得:有這麼嚴重嗎?
也許經歷過以前的遭遇之後,現在很多事情對我來說都只是小菜。
我在職場時期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比較多是放不下過去的壓力,畢竟剛失去了一位家人,心情難免受影響
不過當我進入職場的第一年,又有一個長輩離開大家了
這又是另一個感人的故事…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跟這位長輩隱瞞了我媽的事情(因為他身體很差,怕經不起負荷
她很常問我們為什麼很久都沒去找她了,之後記憶能力也逐漸喪失
最後就……

因為對我來說,就像是看完一整段感人的故事(我每次說給別人聽他們都說我們家很戲劇化
所以憂慮和壓力偶而還會突如其來的出現,不過現在的我可能因為事情看多了
也就不太會在意這些事情了

後記 - 如何幫助別人

記住,當你發現身邊有人有憂鬱傾向的時候,千萬不要跟他說:想開一點,往好的地方去想
會說這句話,代表你根本就沒有試著了解這個人(也許是你根本懶得管,只想草草帶過)

何謂好?何謂想開?大家的方式都不一樣,你的好和你的想開也跟別人不一樣
所以,想幫他的第一步就是給他尋找道路的思路,但是千萬不要強迫對方一定要怎麼做
憂鬱之所以憂鬱,通常都是找不到自己的答案或是自己擁有的邏輯矛盾產生的短路